熱度 1|
云南省陸良縣太平哨村民小組的鄉親們這幾天很鬧心:村旁的化工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異常排放”,80多人被送進醫院。雖然經過治療,他們“嗓子不疼、頭也不暈了”,但日后整天守著個化工廠,“心病”仍然難除。這事有個教訓:農村不該是污染企業的“避風港”。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一些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成了“過街老鼠”,在發達地區和城里呆不下去,開始向中西部、尤其是這些地區的農村轉移,和執法部門玩起了“躲貓貓”。這類案例不在少數,值得警惕。
污染企業之所以能順利“轉移”,一些落后地區不科學的發展觀念難脫干系。有人認為,發展是有“梯度”的,落后地區招商引資,你沒有真金白銀的扶持,又不愿吃點“啞巴虧”,人家憑啥來投資?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污染企業也被奉若上賓,一路綠燈地落戶生產。這種饑不擇食的心態,是追求短期政績,無異于“飲鴆止渴”。
一些污染企業之所以舍近求遠選擇農村,也是覺得農民權利意識差,有錢就能“擺平”,好糊弄。太平哨村的“異常排放”前,“化工廠”被別有用心地解釋成“化肥廠”,還信誓旦旦承諾沒污染。再加上從附近招工、拉動鄉鎮消費等“聽上去很美”的引誘,不愁農民不動心。
然而,紙里終究包不住火,污染企業總有露出猙獰面目的那天。“平時化工廠常傳來刺鼻的氣味,又嗆又辣”;加之“廠區路上的灰塵太大,污染了大豆、玉米 ”,農民忍無可忍,就用堵路來解決問題。于是,當年招商引資時的“香餑餑”,就變成了“燙手山芋”。畢竟,建化工廠不是修花園,經濟學上“負的外部效應” 難以避免。想開始就一次性“買斷”農民的利益訴求,更是一廂情愿。
要堵住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的去路,有兩條建議:
一是對可能產生嚴重污染的企業,抬高其準入門檻。以某些化工企業為例,因為屬于高危行業,必須有嚴格的準入標準和資質審查制度。從源頭上管住小化工廠,讓那些想引進的人也斷絕指望,才是治本之策。
二是建立、順暢農民的權利表達和利益分享機制。對污染企業的監管,群眾的眼光就是最好的陽光。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工廠合不合適,農民最有發言權,基層政府不能擅自作主。另外,對于落戶農村的、有一定“負的外部效應”的企業,不能光繳稅就萬事大吉,農民理應享有直接的、持續的利益分享權益。
也許有人會說,你的辦法太理想;照做的話,農村別想發展了。須知,農村不像城市,幅員廣闊,且基礎設施脆弱,“先污染后治理”?這代價想都不敢想。
聯系我們|業務合作|手機版|Archiver|環評愛好者 ( 鄂ICP備06016596號-1 )
關注官方公眾號
GMT+8, 2024-11-28 06:54 , Processed in 0.041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