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端午,馬上聯想到粽子,粽子是端午節標志性的食品,當我們享受著假期,品嘗著各色粽子時,想沒想到其中的環保理念。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兩千年前的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載:“粽,蘆葉裹米也。”粽子是用蘆葦葉子,南方用竹葉等把米裹起來煮熟,粽子古時也叫角黍。這種做法吃法,環保之益可歸納為三條。
一則葉子是包裝紙的作用,本來黏糊糊直接入口的東西變得很衛生很便于攜帶。
二則葉子的清香通過水煮沁在米中,不僅好吃還有清熱去暑和防腐作用。
三則粽葉可以反復使用,洗凈晾干來年還可照用,即便扔掉也可降解成腐殖質肥料。
有個人人皆知的道理,凡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合理不等于合乎法律,但合理是說與某種理念、理趣、理由相合。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避惡驅邪和祛病健身是端午風俗的核心。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