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云,中國總理在表明治理嚴重大氣污染的決心時,特別加重了語氣,稱“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并提出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減排目標,而這是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談到的(見中國網2015年3月13日)。 筆者看到,盡管國家環保部沒有疏出新任部長陳吉寧的“三把火”詳情。不過,這位任職環保部才十余天的陳吉寧確實新官上任敢作敢為。除了他公開正面回應央視前主持人柴靜自費制作的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和破格出席環保部記者會坦率回答記者們關于環保問題后,引人注目的是,他公開宣布一刀切斷環保部所屬的8個環評機構,并要求各地方與環保部門掛鉤的環評機構也分期分批脫鉤(見新華網2015年3月9日)。 人們知道,與政府環保部門掛鉤的環評機構,與環保部門有著千絲萬縷關系,也就是被稱為“紅項中介”。客觀而言,環保部門屬下的8個環評機構,不是沒有做過好事,但是,由于屁股指揮腦袋和掌心掌背都是肉很難割舍的原因,環保部門對“嫡系”環評部門作出的環評,很難公正裁決。在利益格局驅動下,一些消極的因素會影響環境評價。因此,環保部門與環評機構脫鉤,政歸政,事歸事,一切按規則辦事,就有利于避免利益格局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吉寧上任“燒了”切斷8個環評機構的“火”,就是劍指利益格局染指環保事業的正氣之火。6日環保部通報了對一批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和不符合資質條件的環評機構、環評技術人員的處理情況,63家環評機構受到通報批評或取消環評資質等不同程度的處理。記者同時了解到,所有具有環保部門背景的環評單位將全面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保部開展了專項巡視。今年2月9日下午,巡視組向環保部反饋了專項巡視情況。據巡視組通報,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面問題突出: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等環評違法違規現象大量存在,背后隱藏監管失職和腐敗問題;有的領導干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或者開辦公司承攬環評項目牟利;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記者發現,在63家被查處的機構中,在京機構有11家。如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被查處的問題包括:主持編制的相關環境報告標準引用不當、污染源計算有誤、遺漏污染源分析、降噪效果缺乏依據等。 筆者不知道往昔環保部門屬下環評機構的具體運作情況。不過憑著公眾對某些地方環境不斷惡化的擔憂,至少可以斷定,在中國環保問題上,需要一個有作為的環保部門主理,更需要一個過得硬有作為的環保部長主政。人們之所以對陳吉寧抱著期待,首先在他有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及參與國家重大環保項目的閱歷。2000年至2006年他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部滇池流域源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和污水回用技術政策和規劃研究等重大工作有獨到見解,而且在前些年部分地區曾因上馬PX和垃圾焚燒場項目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一些地方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對PX下馬,網上展開爭論時,清華部分學子以科學證據據理反對不加分析一律叫停PX,作為校長的陳吉寧公開表態支持,此事也給了公眾很深刻印象。這說明,選撥這位清華校長出任環保部長既是中國政府高官擇官的重大突破,同時也奠定了陳吉寧主掌環保部的良好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在治理環境問題上是化了氣力的,成效顯著的。2014年中國首批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總體上PM2.5平均濃度降低11.1%。長三角和珠三角也降低10%至12%,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降低了12.3%。但是某些地方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同樣成為國家政治熱點。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11月27日下發文件,要求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加強環境監管執法。這是首次國辦就該問題下達通知。《通知》提出兩年內地方政府要徹底清理包括未批先建等在內的違建項目。地方政府有關負責人如任期內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環境質量明顯惡化,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等,將被終身追究責任。記得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會議期間向亞太地區領導人表示,要使APEC藍成為北京常態。達到這個目標,需要鐵腕治理。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新《環保法》從今年起實施。而新任環保部長首先對與所掛鉤的環評機構開刀,切斷利益鏈,就展現了他非同凡響的一面,值得點贊。
|